雅均沒說的,從零到一的距離
故事的結尾,雅均交代了自己的故事。來自印尼,嫁到台灣卻受家暴,沒多久後丈夫住進療養院並離世。充滿黑暗的人生,只有周洋讓她感到了人生的溫暖。可是故事始終沒有解釋,是什麼讓她決心對周洋下手,誰是那根導火線?根據雅均的自述,她希望能夠幫助周洋,但最後她所謂的幫助究竟成就了周洋什麼?
對我而言,開始殺人的從0到1應該是最遙遠的距離。一旦下了手卻逃過法律的制裁,再度下手的可能性便很高。也因此,造就雅均對周洋下手的最後一根稻草就變得至關重要。可故事從雅均出現到結尾,主要只有在最後與海茵的對談中提及他的過往,根本無法完整她的故事。但若是僅將連續殺人罪犯的動機歸咎於精神病,對於整個故事來說又不免失色。
人物成長最完整的角色──徐海茵
我私心很喜歡這個角色,以及編劇為這個角色的安排。年幼時被父親帶著去自殺,也因此和想念父親的母親產生隔閡。倔強使然,讓她不願意向現實低頭,也不願意向母親示弱。用運自己高超的交際手腕,在噬血的媒體生態中殺出一條的血路。但在故事的最後,海茵理解了父親的選擇,也終於和自己和解。縱使她仍然無法認同那個選擇,可她願意為母親留下能夠懷念父親的地方。
而在經歷一連串的案件後,海茵也發現自己手中的筆桿是可能影響一個生命。於是乎,她開始理解那些文字的重量,放棄再往更高職階邁進的路,改用溫暖的筆觸,描寫那些被留下來的人。也因為海茵的轉變,開啟她和雅均本劇最經典的對談,展現兩種對於生命完全不同的態度。
那個令人又心疼又充滿共鳴的孩子──方毅任
這部劇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方毅任在他們一家三口的回憶之地,在孩子面前失控的大喊:「我以為我結婚,我就可以跟別人一樣,但是我也只是一直在傷害你們…」
也許故事開始時,方毅任也同蘇可芸那般被社會價值綁架。又或者,他其實內心也渴望著感受家庭間那種愛與被愛的需求感。然而,不管是基於哪種理由,在面對人際關係時,他直覺地選擇逃避,也因此間接導致了後續一連串的案件。
在劇集有許多片段也能看到方毅任試圖想要展現的溫暖,像他們一家三口初至海邊時,他牽起哭泣的妻子的手,卻沒能看著她。在女兒被捕,前往探視的路上,他不安地問著海茵,應該如何應對。
雖然他依舊很笨拙,但卻已經有所改變!
其實不單單是患病的方毅任不懂得如何和妻子相處,即便是沒有任何疾病的你我,誰又能透澈地理解「維持關係」這個攸關一輩子的題目?莫非真的祈求遇見「靈魂伴侶」,彼此不說就能感受對方每一秒的思緒?會不會只是像兩隻刺蝟,越想擁抱,卻越是傷害了對方?
Hello,我是筑欣:
拾·誠實【10xhonest】是一個關於我閱讀、生活、博物館、影劇動畫及ASMR的天地。即時訊息的更新,可以追蹤Twitter。
博物館系列
2020台北好去處《康熙臺灣輿圖》、《發現台灣》30元一次看到飽
閱讀系列
【《美麗新世界》反烏托邦必讀經典】快樂,究竟由誰來定義?而你擁有的自由,是否真的自由?
ASMR系列
影劇動畫
《Into the night/絕夜逢生》永不見天日的末日短劇
【想見你評價】從中二懵懂的小鹿亂撞到討論穿越時空的虐戀(全文劇透)